近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把一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政课搬到了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搬进了农村文化礼堂,让学生跳出书本,真正走进农村美丽新世界,解锁“乡村振兴战略”的奥秘。 “党建+治理” 意见从下往上提,落实从上往下做 小古城村位于余杭区径山镇东北部,家家户户环绕着古朴的低矮围墙,村子的景色一览无遗:各具特色的小洋楼,醒目的竹筛装饰,随处可见的、指引村庄发展方向的标识,湖桥烟柳、庭院花开,绘出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刚进村,村头一棵大樟树枝叶招展,仿佛在迎客,还悬挂着“樟树下议事”的牌子,顿时吸引了同学们。据说,茶余饭后,村民们可以围坐在这棵村头百年樟树下的圆桌边,说一说村里的新鲜事,议一议村里的难解题。后来议事场所从“大樟树”下延伸到了村里、组里的议事桌,可聊的还是老百姓的的身边事儿、关心的事儿。 
这些年来,小古城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通过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等问题,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参政议政的方式很独特,也很亲切,我希望在我的家乡也能借鉴这种新颖的民主模式,我们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促进家乡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1802的翁梦莹说。 “党建+治理”的模式,在小古城村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事情从党员开始做表率,比如我要是垃圾分类没做好,我就让负责人不要手软,直接曝光我!”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 
现在的小古城村,家家户户院墙低矮、整洁敞亮,小洋房在茶山和竹林中隐匿,俨然世外桃源。而对于农村不规范建筑的整治,村里曾经颇下了一番功夫,“拆除或降低围墙、拆除不规范建筑,都是村里的党员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对于剩下一些不愿配合的村民,我就带他们去那些建设得很好和依旧保持老旧面貌的乡村看,通过对比,拆还是不拆,他们心里就会有一杆秤了。“林国荣说。 听了林国荣的话,英语1803班叶枫等多位同学联想到的家乡农村也存在诸多不规范建筑的问题,他们旋即与林书记探讨起处理方案来。 
在家门口赚钱 美丽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小古城村与时俱进的电商平台——“古城e铺”让国际商务专业1802班赵安坤这位商科同学印象深刻。 “古城e铺”是一个集展示、销售及体验等内容为一体的平台,充分利用村里的现有资源,展示着茶叶、生态大米等各品牌的土特产。在这里,游客可以线下直接品尝体验,要是觉得好,就可以立刻线上扫码下单快递到家。村民自产的产品只要达到平台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可以通过这里委托销售。 
林国荣提到,村里成立了小古城村旅游运营公司,并与余杭区旅游集团合作打造“党建+美丽乡村”的旅游线路。已建成一批精品民食和民宿,目前还有几个产业项目在谈。 “让村民们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经营赚钱,带动经济发展,不仅要让村民富,也要让村子富。美丽经济才是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内容!”林国荣说。 “今后小古城村可以加强国际交流贸易,比如径山茶和日本茶道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否可以根据文化差异设计不同的体验主题,尝试以此为突破口,在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赵安坤同学受到启发,提出这样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