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浦镇外张村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最近在杭州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杭州游客纷至沓来。 因生态美而来,更要因人文美而留。“我们围绕彰显人文特色、助力文化传承、深化农文旅融合等做文章,讲好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城镇故事,让‘人文美’充分融入到村民生活中,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双浦独特的文化魅力。”双浦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吴家村村口的两座土坯粮仓,已有50多个年头,见证着吴家村人围垦造田、勤劳勇敢的奋斗史,更成为双浦镇留住乡愁古韵的打卡新景。 “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们种粮积极性活跃,村里的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后来除了上交国家的部分外还有剩余,于是集资造起了粮仓。”袁宪财站在粮仓前,向一众村里的伢儿讲述着村里的老底子故事。 80多岁的袁大伯是土生土长的吴家村人,1985年开始担任村干部,是村里的“活教材”。作为热心志愿者,他经常向村民以及外来游客娓娓讲述村里的老底子故事。 据他介绍,这两年,吴家村土坯粮仓添加了门楼、矮墙,完成修缮加固,曾经每当金秋时节,千亩良田丰收归仓,这样的场景在老一辈村民记忆里依旧难忘。“这个黄泥围成的粮仓,真正将当年祖辈们勤劳奋进的吴家村精神,种进了后辈们的心田里。” 除了这个粮仓,双浦镇还要让“小锣书”这门传统说唱艺术发扬光大。 据了解,杭州方言的“小锣书”在双浦一带特别受欢迎,只不过会唱小锣书的人后继乏人。跃河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孔金虎,年轻时到西湖区文化馆学习,接触到了“小锣书”,回到村里后自学成才,近年来结合跃河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他带头成立小锣书宣讲团,弘扬民间文艺。每年一次的“村晚”,他都要登台亮嗓。“要让更多的人喜欢小锣书,会唱小锣书。”最近,他准备走进双浦当地小学,挑选合适的“苗子”培养小锣书曲艺传承人。 点缀在双浦青山绿水间的21家文化大礼堂,更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2021年,双浦镇还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文化大礼堂也在谋新求变。“文化礼堂的定位不仅是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还融合了乡村文化旅游功能,敞开大门服务村民,吸引游客,利用本地文化的独特资源点亮整条街区。”双浦镇相关负责人说。 以两年前建成的双浦镇下杨村文化礼堂为例,面积有620多平方米,两层徽派建筑古色古香,承载了下杨村前世今生的厚重历史。就在文化礼堂不远,是下杨村打造的塔莎公园、复古咖啡馆等一批新兴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游玩,衍生出美食、民宿等时尚生活产业。 “流量来了,如何留住他们,提升旅游文化体验,展现双浦风情,文化礼堂的转型成为重要一环。”下杨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吴燕飞说。 如今,下杨村文化大礼堂即将迎来“重生”:以“国潮下杨”为主题、结合未来乡村与数字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改造即将启动,改造后的礼堂将集合书房、文创体验、党建活动、网红茶吧于一体,将“博物馆搬进乡村”,调动村民文化娱乐积极性,让文化礼堂成为游客们必打卡的文化新坐标。 为此,下杨村文化礼堂除了定期开展艺术培训、文化活动外,新增的村史陈列馆展示民风民俗,国潮书房传承下杨村书院文化,游客徜徉其间可以感受宋韵茶香,品茗九曲红梅茶,一座拥有文化和旅游双重服务功能的文化礼堂成为盘活全村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平台。 打造文化家园,丰富文化生活,是双浦镇美丽城镇“人文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双浦启动了一批村镇更新项目,袁浦周浦老街业态改造将展现历史上泗水乡风情,灵山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正在落实。如今,双浦镇的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通过美丽城镇的载体落地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