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礼堂动态 图片直击 视频展播 文化活动 礼堂最美 他山之石 服务资讯 知识园地
● 当前位置: 杭州农村文化礼堂> 区县市文化礼堂展示> 余杭
赏书画 享丰收 | 瓶窑镇文化礼堂联盟走进彭公村
发布日期: 2022-11-07 16:39

为解码优秀文化基因,弘扬城市文化魅力,在余杭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余杭区瓶窑镇人民政府、德清县舞阳街道办事处主办,瓶窑镇彭公村文化礼堂、舞阳街道双燕村共同举办的“学习党的二十大 奋进共富新征程”书画走亲活动在瓶窑镇彭公村文化礼堂举行。

在彭公村文化礼堂内,陆俨少和费新我两位书画大师的作品和瓶窑镇西溪书画协会的优秀书法作品引来了不少书画爱好者驻足欣赏。

陆俨少和费新我是近现代影响深远的两位书画大师。上世纪30年代,两位大师初遇于浙江上柏山,两人一见如故,当即相约在上柏山作笔耕墨樵的山隐之人。不料抗战爆发,期间两人颠沛流离,仍不忘往时相与卜邻之愿。上世纪80年代两老重游上柏山,还曾萌生昔梦重温、重建家园之意。两位大师仙逝后同葬于苏州鸡公山,终于做了邻居。

陆、费二人的“山中故事”,是近现代书画史上的一段佳话。如今,瓶窑和舞阳传承两位大师的友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加强两地在文化与党建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大力促进两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互利互补,为瓶窑镇书画爱好者带来了特色文化大餐,为余杭和德清的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扇情花意 传非遗韵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扇子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也因此“扇”字里带一个“羽”字。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历史文化遗产,让村民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瓶窑镇彭公村文化礼堂邀请瓶窑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文化创意协会副会长陈金璐在彭公村文化礼堂开展“扇情花意 传非遗韵”团扇手工制作教学。课堂上,村民认真听老师讲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了一把把精美的团扇,展示手持团扇古风之美。

小农夫 课堂秋收忙

“孩子们,每当我们端起手中的饭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你们会想起谁呢?”“袁隆平爷爷!”“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劳动活动课上,只见一群小朋友七嘴八舌,积极谈论着自己对粮食的认识。

为传承农耕文化,共享丰收之乐,瓶窑镇彭公村文化礼堂联合瓶窑镇第一幼儿园五星分园大班学生开展“小农夫 课堂秋收忙”劳动教育。彭公村把劳动教育课堂搬进了大自然,让小朋友在稻田旁近距离感受丰收的景象,体验秋收的喜悦,养成爱粮节粮、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日常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都能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动中。”余杭区文化管家介绍,瓶窑镇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依托文化礼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辖区群众积极性,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陶冶情操,为助力“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瓶窑发布    作者:    编辑:程慧雨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1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