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礼堂动态 图片直击 视频展播 文化活动 礼堂最美 他山之石 服务资讯 知识园地
● 当前位置: 杭州农村文化礼堂> 焦点图和头条
萧山区“文化管家”: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日期: 2023-02-24 17:15

2018年4月,在专家指导下,萧山联合区内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有限公司,开始调研探索“文化管家”实践路径。最终打造了“文化管家”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文化机构按照需求清单、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为阵地,让老百姓享受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包括人员服务及培育社团、培训课程、组织演出、礼堂特色品牌打造等。  

从2018年底戴村镇、义桥等3个镇街试点文化管家开始,文化管家项目实施4年以来,共助力镇、村组建文化团队643支,开展各类活动470余场,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近20项,线上线下累计艺术培训超12000小时,服务群众55万人次,真正形成了“镇镇有文化管家、村村文化有人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态势,破解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效能不高、群众需求难以满足等困境,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文化管家“送文化”

01

政府“买单”聘管家

文化礼堂利用率低、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无感”;文化下乡文艺团体轮流到各个村演出,看似送到了基层,却始终难以送到村民心坎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对百姓文化生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与发达的经济相比,公共文化尤其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一度成为萧山的一大短板。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萧山亟需破解。引入更专业的第三方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社会多元投入机制。2018年底,萧山区选定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公司启动项目,文化管家在戴村镇、河上镇、闻堰街道3地试点推行。实践初见成效后,萧山区决定从2019年12月开始,每年投入500万元经费来采购文化管家服务,使文化管家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化、制度化与常态化。

02

村民“抢爆”文化课

好似架起一座桥梁——政府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意愿和要求,百姓对文化生活有更高需求,文化管家在中间提供专业服务。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公司服务公司,为文化管家项目专门招聘的管家,整体年轻化、有学历、有才艺,且对文化工作抱有热情。全区26名管家中,17人是90后,18人拥有本科学历,多位毕业于宁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

文化管家在前线,从事的主要是一些对接、服务工作,组建文艺团队、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联系专业教师为村民安排课程等。系统高效运转背后是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结合的资源调配体系。依托萧山区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文化管家每周花1天在区文化总馆参加培训、交流,提升业务能力;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公司合作,汇聚优质的团队实力、师资资源、创作能力等。在打造临浦镇“一镇一品”项目——越歌《西施魂》时,文化管家柴燕丹就邀请了“新青年”的舞蹈老师前来帮助编排。村民精彩的演出,在成果展演上收获阵阵掌声。

03

乡村“大咖”放异彩

文化管家带着资源“下沉”,先进的文化理念、丰富的艺术形式随之而来,乡村百姓也能就近享受和城市同等品质的文化服务。文化管家工作的重点是文化内容供给和队伍建设,当这种专业的文化力量介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之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乡均衡,村民的文化需求逐渐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参与文化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每年从年初开始,河上镇文化管家孔璐瑶就忙个不停:春节,组织书画社开展“书法写新春、福到送万家”写春联活动;暑期时,“七彩假日学校”书画课程丰富孩子们假期生活;“小镇剧场”等品牌活动办得红火,更是点燃了村民的热情。与之前的兴致索然不同,如今说起文化活动,河上镇的群众头头是道。孔璐瑶记得,在一场“小镇剧场”活动结束时,一位村民主动找到他询问,“这种节目好呀,看着邻居们表演得这么好,我也想参加!”在萧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文化管家项目的带动下,从田间地头走向了舞台,从初学者变成了文艺“大咖”。小到“村晚”,大到省级舞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乡村文化队伍,有了“正规军”。

案例分析

文化管家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基层高品质、高效能、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达成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常态化精准化等目标。只有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文化改革发展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文化改革发展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文化改革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拥护和支持,并最终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是在文化管家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借力发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成为文化管家项目的最大亮点。该模式最大价值在于打破以往政府主导‘办文化’的固有思路,以社会化的方式搞活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文化管家项目实施最终的形态是“弱文化管家化”,通过几年的实施浸润,提升基层文化的获得感、参与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完成基层百姓从接受到参与的角色变化,让农村文化“火起来”,人人争做“全民星”,人人都是“全民星”,实现从“灶台”到“舞台”、从“牌场”到“球场”、从“教堂”到“礼堂”的大转移。

三是文化管家的价值,还在于提高了农村文化礼堂等场馆的综合使用效益。原来有很多文化场所“空壳”运转,而文化管家则让大量乡村文化场所有了用武之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实实在在实现了高品质。

启示与思考

(一)均等化标准化问题。处于不同行政层级的政府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可能会受立场、角色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倾斜趋势。由于镇街一级基层政府层面“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实践中,尽管公共文化服务口号喊得响,但提上政府议程的却寥寥无几,存在着应付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管家项目推广的地域性失衡。以河上镇为例,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100%村级层面覆盖,真正实现了送课到村、送戏下乡,超额完成2022年区级层面规定的50%目标,反观有些镇街文化管家表示项目发展进程缓慢,与50%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建议,加强基层思想引导。文化礼堂需要文化进去,文化是灵魂。要将“文化是灵魂”思想一以贯之,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理念镌刻于心,关键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引导,让公共文化扎根当地特色文化土壤,绽放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之光。加强开展文化论坛会议、文化讲座等活动,为基层政府讲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文化的必要性,共同聆听文化的心跳,从而深刻意识到文化发展的任重而道远。

(二)服务人才结构问题。在文化管家招聘选项中,大部分文化管家被列入选聘名单基本是由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经验丰富、活动举办经验丰富或是具备一定的歌舞实力。由此可见,受基层服务行业大环境影响,文化管家选聘并无统一标准,准入门槛较低,队伍中包括了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年龄在20岁到55岁之间,造成文化管家在知识系统、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并且由于文化管家的队伍管理水平有限,基层工作趋于“重建设轻管理”,久而久之,队伍管理杂乱无章,致使部分镇街对其工作满意度一般,文化管家在镇街生存则更加艰难。

建议,建立标准化统一化体系。文化管家项目正处在全域推广的关键十字路口,要着力解决文化管家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关键是形成招聘与考核标准化、培训统一化的专业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大力助推企业招聘和考核标准化的人才体系形成,创新方法引导培训统一化的专业体系建设,细化管家考核标准,放开培训思想缰绳,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让企业和政府共生共长。

(三)资源配置问题。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文化活动常常因被忽视而处于中断状态,因此文化传承成为了文化管家的关键任务之一。从群体层面来说,参与文化管家课程和活动的多为老年人,究其原因有二:在现代生活快节奏与高效率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身心压力与疲惫,城市年轻人腾不出时间与精力来参与文化活动;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进城务工和安家落户,导致村庄“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日益严峻。受众的年龄结构会直接影响到文化需求的表达反馈机制,青壮年参与群众数量不足成为了文化传播的痛点难点。

建议,扩大受众群体范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故而扩大受众群体范围是势在必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是热闹的、开心的文化活动,因此在文化管家活动开展中,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小型的团队来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进行表演与交流,为创新活动形式开拓新思路;同时,文化管家也应注重特色需求,以青少年群体的寒暑假为契机,定制特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类、体育类以及科技类等。虽然目前文化管家活动大多是中老年文化活动,但我们需辩证看待问题。受众群体老龄化意味着中老年群体比其他群体更需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在有效扩大受众群体范围的同时,也不能敷衍甚至忽视中老年群体的活动。

(四)市场主体服务水平问题。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事业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内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模式,而不同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碎片化严重、普适性较差,尚未形成一种可以满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普遍推广的社会化管理模式。随着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市场主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全域文化管家推广必须引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市场主体以提升服务整体效能,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体的相继融入,将不断丰富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但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和深度也有必要从供给侧出发,与时俱进,以更为全面、强大的文化服务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建议,制定文化管家工作标准、工作守则。文化管家队伍作为市场主体服务能力的一个具象化表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文化管家队伍的服务水平,就是提升市场主体的服务水平。只有在相应标准的制约与指导下,社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按部就班进行。


来源:杭州掌上文化礼堂    作者:    编辑:程慧雨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1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